2026赛季UKMT-BMO数学竞赛11月10日截止报名!报名方式?不同基础学生如何高效备赛?

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BMO)作为英国数学信托(UKMT)旗下最高级别的数学赛事,不仅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英国代表队的选拔通道,更是全球中学生展示数学才华的最高舞台之一。2025-2026赛季BMO第一轮(BMO1)报名将于2025年11月10日截止,考试定于2025年11月20日举行。2026赛季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BMO)报名通道即将关闭,对于有志于挑战数学高峰的中国学生来说,现在正处于备赛的关键时期。


一、BMO 参赛价值

BMO竞赛始于1996年,以其零知识点超纲和高强度逻辑验证的核心特征著称。参赛者仅需掌握高中课内知识,但需通过非标准题型展现创造性解题能力。这种强调深度思考而非机械计算的特性,使BMO成为全球公认的高难度数学赛事。

近年来,BMO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据预估,2025年全球参赛人数将超过1.5万人,其中中国赛区考生比例高达35%(约5,250人)。按照年均增长10%估算,2026赛季全球参赛人数有望突破1.65万人,中国赛区参赛人数可能达到约5,800人。

在学术评价方面,BMO成绩已成为申请牛津、剑桥等G5名校的重要加分项。数据显示,近40%的牛剑数学系录取学生拥有BMO奖项,帝国理工将BMO1银奖视为学术潜力核心证明。2024年剑桥数学系录取者中,83%拥有BMO经历,这充分体现了该竞赛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分量。

二、BMO赛程安排

2025-2026赛季BMO竞赛采用两轮进阶制,具体赛程安排如下:

轮次
报名截止日期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题量与满分
BMO Round 1
2025年11月10日
2025年11月20日
17:00-20:30(3.5小时)
6道证明题,满分60分
BMO Round 2
2026年1月12日
2026年1月22日
17:00-20:30(3.5小时)
4道证明题,满分40分

BMO竞赛的晋级机制严格:BMO1全球成绩前10%的选手(约1,500人)可晋级BMO2,最终全球前20名选手将获IMO英国队集训营邀请。中国学生享有特殊报名通道,无需通过SMC选拔,可直接报名BMO Round 1。

比赛采用在线考试形式,个人笔试,需全程用英文作答。考试禁止使用计算器和量角器,仅允许使用尺、圆规等基本绘图工具。

三、BMO赛事特点

BMO竞赛与其他数学竞赛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全证明题的考查形式。竞赛要求选手完整书写解题步骤,逻辑跳步或模糊表述会直接扣分。

评分标准注重过程:答案错误但推导逻辑完整可获不超过7分/题(如正确使用数学归纳法但计算失误)。过程分占比高达70%,这对参赛者的数学表达与逻辑严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BMO竞赛的知识体系涵盖四大数学领域,其分布特点如下:

数学领域
BMO1重点内容
BMO2进阶内容
数论(30-40%)
模运算、方程整数解
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几何(25-30%)
圆幂定理、三角形四心
复数坐标系解旋转问题、海伦公式应用
代数(20-25%)
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多项式根的分布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放缩、递归关系建模
组合数学(15-35%)
鸽巢原理、二项式系数
图论染色问题、极端原理证明与容斥原理

题目难度看,BMO1前两题通常侧重数论与组合数学基础,中间两题综合性较强,后两题难度最高。而BMO2的题目难度则对标IMO,需要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解题技巧。

四、历年分数线:奖项设置与成绩要求

BMO竞赛设立多层级奖项体系,中国参赛者参照英国分数线评定奖项。以下是BMO Round 1近五年分数线参考:

年份
优秀奖
良好奖
金奖
银奖
铜奖
2024
26分
10分
50分
48分
43分
2023
30分
13分
58分
49分
44分
2022
25分
12分
51分
43分
39分
2021
21分
11分
45分
38分
33分
2020
18分
10分
40分
34分
29分

BMO Round 1的奖项包括:金奖(英国排名前20)、银奖(英国排名21-50)、铜奖(英国排名51-100)、优秀奖(前26%)和良好奖(前66%)。BMO Round 2则设置优秀奖(前25%)和良好奖(前48%)两个级别。

从分数线趋势来看,BMO竞赛的难度和竞争强度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全球中学生数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获得BMO奖项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即使是良好奖也能作为基础能力证明,增强个人学术陈述的竞争力。

五、针对不同基础的个性化备赛方案

基础薄弱学生(备赛时间:6个月以上)

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备赛策略。重点聚焦数论和几何两大高分值领域,这些领域占试题比例的30-40%。初始阶段,需要系统梳理核心考点,弥补知识漏洞。

每日安排2-3小时的学习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回顾基础知识,如圆定理、模运算等;第二阶段进行分类题型训练;第三阶段进入全真模拟。基础薄弱学生应特别重视真题训练,精刷1992-2024年真题,重点分析错题的逻辑漏洞。

中等水平学生(备赛时间:3-6个月)

已有一定竞赛经验的学生,需要强化解题思维的训练。BMO竞赛注重创新性解题能力,同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中等水平学生应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尝试对每道真题寻找两种以上的解法。

这一层次的学生应每周进行至少一次限时模拟训练,严格按正式考试时间(17:00-20:30)进行,创造逼真的考场环境。模拟后要仔细分析错题,特别关注过程分丢失点。

高水平学生(备赛时间:1-3个月)

以金奖为目标的高水平学生,备赛重点应放在创新思维和严谨表达上。BMO的压轴题往往需要创造性构造,这与常规题型有本质区别。高水平学生应研究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级别的解题技巧,如逆向构造法、不变量分析等。

在最后冲刺阶段,高水平学生应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优化时间分配策略:BMO1的6道题目难度不均,前两题通常侧重数论与组合数学基础,建议控制在40分钟内完成;中间两题综合性较强,分配60分钟;后两题难度最高,保留50分钟攻坚。

六、临场技巧:把握关键得分点

BMO竞赛过程中,合理的时间管理和答题策略至关重要。以下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最大化得分:

1.优先选题策略先快速浏览全卷,识别自身优势题型优先作答。通常数论和组合数学题目得分效率更高。

2.过程分最大化对于每道题目,即使无法完全解答,也要清晰写出已知条件、相关定理和部分推导过程,争取过程分。一道题即使答案错误,只要推导逻辑完整也可获得最高7分的过程分。

3.严谨表达规范全卷需保持变量定义一致性,采用国际通用数学符号。证明过程需遵循“假设-推导-结论”的结构,避免跳跃性思维。

4.时间监控与调整每30分钟检查一次进度,若某题卡壳超过20分钟,应暂时跳过,完成其他题目后再返回攻坚。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现在至11月初的冲刺阶段应聚焦于真题模拟与策略调整。每周至少完成一套完整真题模拟,严格控制在3.5小时内,训练答题节奏和临场心理素质。

错题分析比刷题数量更重要——每完成一套模拟题,应花2-3倍的时间分析解题思路的逻辑漏洞,对照评分标准理解过程分给分点。


距离报名截止仅剩不到10天,距离正式考试不足一个月。选择BMO,就是选择一场思维的马拉松,不仅为奖项,更是为体验与全球数学英才同场竞技的荣耀。


备赛新赛季的小伙伴,可扫码免费领BMO备赛资料⇓